搜索
共找到"水霉"相关的 文章9条 信息
  • 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措施

    鱼类越冬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,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,水霉病等疾病在低温下易发生。现谈谈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措施。一、病原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,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,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。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,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,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。往往寄生在伤口处吸取皮肤养料后迅速地萌发,向外生长,菌丝向内深入肌肉,向外生长棉状毛,使组织坏死。二、流行情况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,一年四季都有发生,以早春晚冬水温10-15℃最为流行,发病

    2022-05-27

  • 鱼儿拥挤水霉病易发

    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,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,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。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,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,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,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。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,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。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,鱼只因拥挤、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,造成体表组织受伤,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,於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,菌丝除寄生於坏死组织外,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,分

    2022-03-11

  • 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其防治的改进

    水霉病和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、鲢鱼、鳙鱼、鲫鱼等淡水鱼类,发病季节多为早春和晚秋,特别在早春的危害较大,且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。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,用药防治效果甚微,损失极大,因此,水霉病和赤皮病的防治重在预防。根据水霉病、赤皮病的病理,对防治技术加以改进,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,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。一、病理1.水霉病又叫肤霉病,属真菌性病害,是条件致病菌,广泛存在于水体中,如果鱼类皮肤受伤则不分种类均可感染。水霉繁殖有两种形式,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,其中,无性繁殖一般在水体中进行,而

    2021-12-27

  • 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其防治的改进

    水霉病和赤皮病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、鲢鱼、鳙鱼、鲫鱼等淡水鱼类,发病季节多为早春和晚秋,特别在早春的危害较大,且主要发生在鱼苗放养阶段。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,用药防治效果甚微,损失极大,因此,水霉病和赤皮病的防治重在预防。根据水霉病、赤皮病的病理,对防治技术加以改进,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,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。一、病理1.水霉病又叫肤霉病,属真菌性病害,是条件致病菌,广泛存在于水体中,如果鱼类皮肤受伤则不分种类均可感染。水霉繁殖有两种形式,即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,其中,无性繁殖一般在水体中进行,而

    2021-12-14

  • 冬春时节水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浅析

    水霉病是鱼类常见鱼病之一,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,花白鲢感染最为严重,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,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,是鱼类的真菌病之一,水霉病经水传播各处,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。症状:患病鱼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,病变部位呈圆形,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,严重时皮肤破损斑块裸露,鳃组织也会造成感染,甚至死亡。病鱼食欲减退,行动呆滞,在病鱼头部、尾部、躯干或鳍条,有时甚至在鳃部都有水霉菌寄生并黏附污泥和藻类,其状如覆盖棉絮,故俗称白毛病。病因:1、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

    2021-12-13

  • 水霉病防治:6种抗真菌药物梳理!

   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,常见的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和鳃霉病,用于防控真菌性疾病的药物主要有聚维酮碘、五倍子末、二硫氢基甲烷、硫醚沙星、水杨酸、过硫酸氢钾等。本文对这些药物的抗真菌的药理以及用法用量进行小分享!1聚维酮碘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聚维酮碘有效碘含量一般为1%。1,用法用量:用于真菌性疾病的防治时,用量一般为250-500毫升每亩米。2,使用注意事项:水体中的有机物对聚维酮碘的药性有一定的消耗,因此在使用的时候,可以根据水体的肥瘦程度调整用量。2五倍子末1、用法用量:兑水之后全池泼洒,每亩米水体200-500克,开水浸

    2021-11-27

  • 低温期“水霉病”随之而来,治疗水霉的诀窍

    每年在水温降低时,让养殖户头疼的病害就是“水霉病”!水霉病又叫肤霉病。由水霉科中的水霉属、绵霉属、丝囊霉属和网囊霉属的一些种类引起。水霉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长毛了,当你看到鱼身上白毛时,已经证明这个病得了很久了。(显微镜下的水霉菌)水霉病的主要症状患病鱼典型症状为上浮、漫游及离群独游,肉眼可见患病鱼体表似灰白色棉毛状,并出现焦躁不安,常与其他固体物发生摩擦,以后鱼体负担过重,游动缓慢,食欲减退,最后瘦弱而死。疾病早期,肉眼看不出有什么异状。当肉眼能看出时,菌丝不仅在伤口侵入,且已向外长出外菌丝,似灰

    2021-11-12

  • 低温水霉大爆发!预防是关键!

   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、肤霉病,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,病原体现已发现十多种,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的一些种类,以水霉菌最为常见。水霉菌在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广泛存在,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,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被感染。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(5℃~26℃),繁殖适温为13℃~18℃。眼下正值冬季的开始,水温比较低,更有寒潮侵袭,这个阶段水霉病发病率高,感染速度快,常造成大面积死亡减产,养殖户可不能掉以轻心。那么如何判断水产动物感染了水霉呢?水霉菌最初寄生时,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,当看到病症时,菌丝体已侵

    2021-11-11

  • 防治水霉病的药物选择

    水霉病俗称“白毛病”、“长毛病”,此病常年可见,但以冬、春季最为流行。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,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。因为孔雀石绿有潜在的致癌性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后,给该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。笔者现将防治该病的新技术介绍如下,供同行参考。一、病原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,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,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。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,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,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。二、症状患病的水产动物食欲减退、行动呆滞,在病

    2021-11-06

在线客服
- 客服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返回顶部 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