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水产前线 >>养殖交流 >>水质管控 >> 肥水下塘的标准和依据
详细内容

肥水下塘的标准和依据

时间:2021-11-04     【转载】   阅读

肥水下塘要掌握好浮游生物和下池鱼苗食性转化的一致性。


池塘施肥后,各种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出现高峰时间不同,出现顺序一般依次为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、轮虫和无节幼体、小型枝角类、大型枝角类、桡足类。


鱼苗下池后的食性需求转化规律一般是先轮虫和无节幼体,然后转化为小型枝角类,再转向为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。


为保证鱼苗在各个发育阶段都有丰富适口的天然饵料,应注意鱼苗适时下塘,充分把握好两者在时间节点上的一致性。


适时下塘就是在池中培养的轮虫量达到高峰时,将鱼苗放入池中。


下塘过早或过晚都不好,下塘过早,池中的轮虫数量少,适口饵料不足,吃不好也长不好;


下塘过晚,错过了池塘中饵料生物量的高峰期,鱼苗无法获得适口饵料,也会影响鱼苗生长。


当池水中的轮虫量达到高峰时,每升水含轮虫0.5万~1万个。


池水中轮虫数量可用肉眼观察计数,具体方法是用玻璃烧杯取池水对着阳光估算每毫升水中的小白点(轮虫)数目,如果每毫升水中含有10个小白点,那么每升水中大约含有1万个轮虫。

最新评论
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
在线客服
- 客服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返回顶部 seo seo